新浪首页|新浪广西|新闻|美食|时尚|旅游|汽车|高清|专题|微导航|惠购|教育|招聘

|邮箱|注册

新浪广西> 桂林>图说•桂视界>社会视界>正文

探访雨帽村的百年工艺

来源:桂林生活网2015年3月25日 15:43【评论0条】字号:T|T

 
  • http://guangxi.sinaimg.cn/2015/0325/U12535P1402DT20150325154213.jpg编好的帽子经过晾晒就可以卖出去了。
  • http://guangxi.sinaimg.cn/2015/0325/U12535P1402DT20150325154220.jpg砍竹子是编帽子的第一步。
  • http://guangxi.sinaimg.cn/2015/0325/U12535P1402DT20150325154224.jpg趁天气好,村民聚在一起编雨帽。
  • http://guangxi.sinaimg.cn/2015/0325/U12535P1402DT20150325154227.jpg村民在编织帽子。
  • http://guangxi.sinaimg.cn/2015/0325/U12535P1402DT20150325154229.jpg将棕树皮捏松后,放进帽子里当夹层。
  • http://guangxi.sinaimg.cn/2015/0325/U12535P1402DT20150325154231.jpg用特制的工具将竹篾刮削均匀。
  • http://guangxi.sinaimg.cn/2015/0325/U12535P1402DT20150325154235.jpg瞧,一顶帽子的雏形框架已经出来了。
 

    桂林日报讯(记者 蒋伟华 通讯员 陶彩忠 黄修义 文/摄)在农村,不管出太阳还是下雨,农民下地都习惯戴上一顶竹编的帽子,可以遮挡太阳和雨水。雨帽成为农村必不可少的工具,从而让做雨帽也成了一些农民的副业。在平乐县张家镇有这样一个村庄,整个村子数百年来都坚持做雨帽,他们自产自销,做出了名气,远销到湖南等地。近日,在农历二月二农具节来临之时,记者来到张家镇的“雨帽村”感受了雨帽的制作过程。

  “雨帽村”就是张家镇老埠村委砧板寨自然村,位于镇政府所在地附近。当天天气不错,记者走进村子,随便走进一家,都可以看到男女老少正忙着做雨帽,成堆的雨帽将村民的房间塞满。

  “赶在农具节来临前多做点。”村民告诉记者,每年的农历二月二是当地的农具节,届时大家都会拿着各自做的农具来交易。而他们村则是远近闻名的雨帽村,每年这个时候都会拿着大量手工编织的雨帽来卖。

  记者在村干部莫天发家看到,家里的几个老人正忙着编织雨帽,只见他们在一个个模具上将一根根竹篾熟练地缠上去,动作非常麻利。莫天发说,做雨帽在村里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他清楚地记得,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村里的每家每户靠着做雨帽赚外快,一年下来做得多的可以卖上千顶。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每顶雨帽可以卖3毛8分钱,而当时一个鸡蛋只卖3分钱,一些村民靠着雨帽产业一年多的可以赚几百近千元,在那个上班族月收入只有几十元的年代,这个收入已经相当可观了。

  因为村民做的雨帽结实耐用,而且还可以做几种款式,让村里的雨帽远近闻名,一些老板专门前来订购。而莫天发和一些村民也看到了商机,每年都会拉大量的雨帽到湖南江永县等地销售。不过,后来随着外出打工人员的增多,村里基本都留下老人孩子,在家做农活的人少了,雨帽的需求量也相对减少了。现在村里做雨帽的一般只有一些老人家,一年下来闲的时候就做点,不过在农具节前后肯定要大量编织,一家做得多的有几百顶。按今年的行情来说,一般一顶可以卖11元左右,一年下来一家人也可以赚几千元。

  他说,做雨帽对村民来说就像与生俱来的本事,做雨帽最主要的材料就是竹子。因此,为了做雨帽,村民的房前屋后和田地边上基本都种上了竹子。农具节来临时,自家竹子还不够用,必须到外面买。

  村民告诉记者,做雨帽分为砍竹、剖竹、细篾、编织、剪帽沿、绞帽沿、垫纸盖和棕树皮、刷油漆、晒帽等程序。做雨帽首先要砍竹子,将竹子剖开,刮削成一条条的细篾子,再将篾子在一个自制的模型上编织。整个帽子分为三层,上面和下面都是竹篾子,中间放上棕树皮让帽子变得软和,还可以防雨,同时还会在外面夹一层防水纸。帽子做好后,还会在上面刷漆,最后将漆晒干就可以卖了。而他们根据不同的需要,还会做平顶和尖顶等几种款式让买家选择。村民们自豪地说,在农历二月二农具节期间,他们村里的帽子会在大街上摆出百米长的摊子,那场面非常壮观,绝对是整个农具节上的亮点。

  记者看到,做好一顶帽子整个过程需要几个人合作,有的剖篾子、有的编织、有的上漆。村民告诉记者,一般情况下,忙的时候大家就一起做,互相配合,一天下来,能做不少。不过做雨帽要经过多道工序,一般要经过几天才能做成真正的成品。而到了秋冬闲的时候,就一些老人在家做,速度相对较慢。虽然现在销量没有以前那么多,但做雨帽对于村里的老人来说就像他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只要有时间就会做一些放在家里,有了一定的量就拿去卖。大家相信。不管怎么样,做雨帽的传统肯定会在村里一直延续下去。

精彩推荐更多>>

相关报道

新浪简介|新浪广西简介|广告服务|联系我们|客户服务|诚聘英才|网站律师|通行证注册|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