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日报讯(记者 刘教清)一个普通的鸡蛋,被掏空后,用刀精心雕琢,桂林山水、各形人物、多类字体……在如履薄冰的蛋壳上栩栩如生。在桂林,陈桦鸣从事蛋雕几十载,可谓做足了蛋壳的文章。
- QQ截图20150724100056
- QQ截图20150724100106
- QQ截图20150724100117
- QQ截图20150724100128
- QQ截图20150724100143
家住七星区横塘路的陈桦鸣,现已年过半百,从小爱画画,有很好的绘画天赋。
1986年,时任桂林某厂团委干部的他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发现鸡蛋有着黑白灰三种颜色,便尝试着在鸡蛋上雕刻。
“桂林出门见山,这是身边特色。”打那时起,陈桦鸣发挥自己的绘画特长,决心让熟悉的风景,在鸡蛋壳再现。近30年来,他一直默默无闻地在蛋上雕刻着桂林的山水人文,创作出了上万件蛋雕作品。
谈到蛋雕,陈桦鸣胸有成竹地说,其分为选蛋、钻洞、清洗、防腐、绘制、雕刻、再次清洗,到最后完成整件作品。“蛋要选择表面光泽细腻、颜色红润的,钻洞时还要找准中心点,雕刻时一定要耐心细致。”
常言说,别拿鸡蛋碰石头。其中一层意思,莫过于鸡蛋较脆弱。在创作中,尽管陈桦鸣小心翼翼,“有时也刻坏鸡蛋,但总体来说,鸡蛋壳还是有一定的硬度,只是在高难度的一些作品中,要小心应对”。
的确,一幅好的作品,需要付出艰辛的汗水。有时,在一个鸡蛋上帮人雕刻一幅人物肖像,需要花费近两个月。蛋壳外表呈椭圆形,易使人物变形,影响美观,“必须选择相对平整的一个区域,再根据个人形象,精雕细刻。”另外,陈桦鸣在雕刻“桂林老八景”时,从查找资料、现场观察,再到选蛋绘画,最后雕刻成型,“花了一年多的时间”。
其实陈桦鸣最擅长的,还是桂林山水。这么多年来,他潜心研究,把桂林的烟雨漓江、象鼻山和穿山等“名山名景”,反复以不同的手法表现出来,作品严谨细致,件件精美,令人百看不厌。
如今,随着年龄的增长,陈桦鸣仍在钻研蛋雕。“今年原打算申报‘非遗’的,但太过仓促,未来得及申报。”然而,他最担心的并不是作品的出售,以及“非遗”的申报,而是“这门手艺一直找不到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