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广西|新闻|美食|时尚|旅游|汽车|高清|专题|微导航|惠购|教育|招聘

|邮箱|注册

新浪广西> 桂林>桂林新闻>热点头条>正文

桂林高校助学贷款坏账率高 有的甚至逾期近十年未还

来源:桂林晚报 2015年7月23日 09:31【评论0条】字号:T|T

  桂林晚报讯(记者 苏文娟 见习记者 唐霁云)眼下,2015年高考录取工作正在进行。每年此时,为了让贫困学子顺利完成学业,从国家到地方都出台了各项助学政策,这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国家助学贷款。但记者却从有关方面获悉,在桂林各大高校中,校园地助学贷款在解决贫困学生经济难题的同时,却也面临着坏账率高的尴尬,有的贷款甚至逾期近十年都未归还,学校、贷款银行几经追讨都无果。

  不过,就在这种校园地助学贷款频繁遭遇坏账的同时,生源地助学贷款却“一枝独秀”,桂林十二县五城区(当时还是按照临桂县进行统计)在2014年度的广西区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考核评价打分中,包揽了广西前四名,还款率高达99.99%。

  如此高的生源地助学贷款还款率,能为校园地助学贷款的高坏账率带来怎样的启示?

  宁愿不要毕业证

  文老师在桂林某高校从事学生助学工作已经有几个年头了,但在逾期未还款的学生名单中,有的比她还“老”,“我查了一下,最早的是2002年入学的学生”,按照当初校园地助学贷款的规定,即使该学生是毕业后一年才进入还款期,也已经超过还款期8年了。

  记者向文老师采访校园地助学贷款时,她拿出了厚厚一沓学生花名册,全是校园地助学贷款逾期未还的学生,“现在学校还有几百本毕业证放着无人领取,就是因为之前欠款不还,压在学校的。”

  高校助学贷款分两种,一种是学生所在地的生源地贷款,一种是就读地的校园地贷款,其中,逾期未还的助学贷款坏账主要出现在校园地助学贷款。

  文老师介绍,校园地助学贷款开始较早,大约在2003年时,她所在的学校就开始大规模使用该项国家助学贷款。期间,有工行、建行、中行等几家银行轮流为贷款发放行。据最近几年的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该校有5567人申请校园地助学贷款,总贷款金额达3230.2万元;从2011年开始,国家助学贷款人数开始下滑为1961人,金额为1176.4万元;到2014年,只有58人申请此项贷款,金额为34.7万元。贷款人数下降的主要原因就是“坏账率太高”,虽然无法准确统计坏账率的具体数据,但现在学校还有434名学生逾期未还贷款,“坏账率太高,我们和银行每年都要专门组织人力进行‘追债’工作。”

  另一所同意接受采访的学校,其校园地助学贷款也面临同样的尴尬。据负责助学贷款的胡老师介绍,2003年,刚开始实行校园地助学贷款时,该校是作为试点学校第一时间启动的,当时就有600人左右进行申请,当时该校的学费并不高,每年约2000元左右,学生的贷款金额也不算多,但即使如此,还是出现了坏账,随着坏账率的逐渐增多,2006年开始,负责办理该项助学贷款的银行不得不取消了这项助学贷款。

  记者也尝试联系负责桂林高校校园地助学贷款的银行,虽然银行以“涉及商业机密”拒绝了采访,但该银行的工作人员在言谈中也还是透露了一些信息:助学贷款是国家对贫困学生的资助项目,但坏账率太高,确实让银行非常头疼。

  校园地助学贷款坏账现象并不是桂林所独有,而是一个全国性的问题。有关媒体报道,安徽省工商银行的工作人员向媒体披露,2002年到2003年这两年间,该银行向铜陵某高校学生发放了369笔共计145万元的地方助学贴息贷款,这些贷款于2005年陆续到期,然而,还款率却并不理想,接近七分之一的学生至今没有还款。

  真心想做“老赖”吗?

  本来,知恩图报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但这种美德,在校园地助学贷款中似乎被欠账的学子们打了个不小的折扣,在人生最困难的时候接受了国家帮助的这些学子们,到底是为什么在毕业后不愿意偿还这份义务内的债务?是完全没有能力归还?还是真心想做“老赖”?

  “存在侥幸心理。”这是文老师在多年“追债”过程中总结出的一个重要原因。

  文老师分析,目前拖欠校园地助学贷款不还的学生可以分为几类。一类是数额较大,自身不愿意再偿还,认为“时间久了,学校可能就会忘记了吧”。文老师曾经就遇到一例,某学生毕业后一直躲避偿还助学贷款,直到他本人要在上海买房办理房贷时,才发现因未还贷的征信原因无法办理时,不得不回到学校找学校老师咨询如何偿还贷款,“当时一次性就还清了”。

  还有一类学生,是需要偿还的数额比较少,比如仅有二十元、三十元不等,这类学生则并非恶意拖欠不还,而是毕业后学校和银行无法与他取得联系,本人也因为大意而忘记了。这种情况非常普遍地出现在在校申请助学贷款的外地生源上,这些学生毕业后会离开校园地回到家乡或到新的城市谋求发展,更换了联系方式,也不再或很少与学校联系,导致无法及时偿还贷款。所以,文老师每年都要将欠款学生的名单发给各个班级,希望通过班级的QQ群等平台寻找到这些“漫游世界”的学生。

  “恶意不还”的情况虽然不多,但也是产生坏账的原因之一。胡老师就遇到过这种情况。

  胡老师曾通过各种方式,找到了欠款学生家长的联系方式。第一次打电话联系家长时,家长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承认自己的身份,并含糊同意还款;等到第二次再打电话过去催款时,家长却矢口否认自己的身份,并声称根本不认识这位学生,然后匆忙挂断电话,“以后再也没能联系上,当然这笔账也被银行划为了‘呆账’。”

  面对校园地助学贷款坏账率高这一全国性普遍问题,各地银行和学校也在积极解析原因和寻找对策。大多数接受媒体采访的银行工作人员普遍表示,坏账的产生是因为“学生本身诚信的缺失”,安徽省铜陵市负责校园地助学贷款的银行经理就表示,有的助学贷款金额并不是很大,毕业七八年的学生,还三五千元应该不是问题,但如果仍然不还款,应该是信用观念缺失的原因。

  当然学生欠款不还,还有一定的社会原因。在采访中,有的高校老师也提出,现在社会竞争压力比较大,很多毕业生步入社会以后没有能够很快适应,甚至长久找不到工作,导致还款能力低下甚至没有还款能力,因此只能暂时拖欠不还。

精彩推荐更多>>

相关报道

发表评论

新浪简介|新浪广西简介|广告服务|联系我们|客户服务|诚聘英才|网站律师|通行证注册|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