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新闻网5月29日南宁讯(记者 谭育邦)记者从广西卫生计生委获悉,目前,我区的登革热病例以输入性散发病例为主。截止2015年5月26日,全区共报告4例输入性登革热病例(南宁市3例,贵港市1例),其中实验室诊断病例3例,临床诊断病例1例。去年同期未报告登革热病例。
全区蚊媒监测表明登革热传播媒介分布广,密度高。2015年4月7日至5月15日,全区开展登革热媒介伊蚊监测共计34个点45点次,其中,布雷图指数(BI)法监测26点次,处于中度风险(20<BI≤10)的监测点2个,占7.69%(2/26); 处于高度风险(BI≥20)的监测点10个,占38.46%(10/26);主要分布于南宁市、北海市、钦州市的花鸟市场监测点。诱蚊诱卵器指数(MOI)法监测8点次,处于中度风险(20<MOI≤10)的监测点5个,占62.50%(5/8);处于高度风险(MOI≥20)的监测点2个,占25.00%(2/8)。成蚊叮咬指数法监测11点次,高于阈值(2)的点数达7个,提示伊蚊成蚊密度处于较高水平。在全部45个监测点次中处于中高风险级别为26点次,占57.78%(26/45),高风险区域主要分布在花鸟市场,其次是公园、医院和居民区等。
广西卫生计生委组织有关专家根据国内外登革热疫情、全区疫情和全区蚊媒监测结果进行研判,认为我区各地近期由输入性登革热病例并导致本地暴发传播的风险非常高,防控形势十分严峻,尤其是南宁市、梧州市、贺州市、北海市等去年和历史上曾发生过登革热本地病例流行的地区,各地要认真做好登革热各项防控工作。
虽然登革热形势严峻,但其可防可控,无须恐慌。白蚊伊蚊是我区登革热的主要传播媒介。因此,减少伊蚊数量或避免伊蚊叮咬是预防控制登革热传播的关键所在,公众在预防本病上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清除或倒置室外各种可积水的容器,如放置在户内外不用的花盆、缸罐等,让蚊子无处藏身。
2、种养水生植物(如富贵竹、万年青等)应每隔3-5天换水洗瓶、清洗根须。登革热流行期间最好不要种养水生植物,如要种养则改为用泥、沙种养。保持花盆托盘不积水,如有积水应随时清干。
3、及时清除沟渠、天台等积水、填塞竹节、树洞,对于长期无法清除的积水,可以投放杀灭蚊虫的药剂。
4、家庭可安装蚊帐、纱门、纱窗等;适时使用蚊香、电子驱蚊器、电蚊拍、防蚊灯等装备,还可以用杀虫喷雾剂对房间实施灭蚊处理。
5、个人可在衣服上施用驱蚊剂,着浅色长袖衫、长裤,在户外活动时不要使用带有气味的化妆品、香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