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广西|新闻|美食|时尚|旅游|汽车|高清|专题|微导航|惠购|教育|招聘

|邮箱|注册

新浪广西> 桂林>桂林新闻>深度阅读>正文

住在深山乐在深山的“老神仙” 能种树会造纸(图)

来源:桂林晚报2015年6月15日 15:41【评论0条】字号:T|T

  桂林晚报讯(记者 高磊盈 文 李凯 摄)

  ◆姓名:黄维勤

  ◆性别:男

  ◆出生日期:1906年5月26日

  ◆身高:1.70米

  ◆体重:125斤

  ◆血压:高压178 低压106

  ◆心率:83次/分钟

  ◆既往病史:白内障

  ◆长寿之道:家住深山老林的天然氧吧中,溪水长流空气清新;爱吃青菜和野味,讲究自然和环保;爱吹唢呐爱看戏,多才多艺大家爱。

黄维勤沉浸在吹奏中。黄维勤沉浸在吹奏中。

  生活在龙胜各族自治县龙胜镇上孟村上坪组的黄维勤,今年已经109岁,是整个龙胜年龄最大的百岁老人,也是附近人人皆知的“老神仙”。黄维勤和儿子居住在深山中的吊脚楼里,周围竹林青翠养眼,潺潺溪水一年四季不间断地在青石间流动,生态环境和天然氧吧无异。依山而居,靠山吃山的他不光是取之于山,还花了大半生的时间在大山上植树造林。

  年幼时,黄维勤就学会了吹唢呐和拉二胡,技艺傍身的他经常免费为村民的喜事服务。在饮食上并无太多讲究,不过因为取自深山,贵在自然纯净无污染,加上儿孙们都非常孝顺,“老神仙”黄维勤住在深山乐在深山。

山间的吊脚楼里,黄维勤吹奏很能打动人的唢呐乐曲。山间的吊脚楼里,黄维勤吹奏很能打动人的唢呐乐曲。

  活在大深山里 住在吊脚楼中

  龙胜素有“万山环峙,五水分流”之说,境内多山,重峦叠嶂,梯田层层,森林辽阔,“九山半水半分田”。林田之间,村民依山而居,住在自建的吊脚木房之中,享尽大自然为他们带来的丰富资源。黄维勤老人住在龙胜镇上孟村,全村432户1432个村民,百岁以上的老人有2个。

  上孟村距离龙胜镇政府所在地近9公里。近日,记者和民政部门工作人员用了足足一个小时才走到老人家中。

  由于前一晚下过一场大雨,原本崎岖的山路显得更加泥泞,一行人驾车走了40多分钟后,不得不下车步行。不过,翠绿的竹林,茂盛的树木,层叠错落的梯田,潺潺溪水,山路两边的景色让大家精神颇为振奋。

  路上,牵着黑牛的老农得知一行人要去黄维勤家,马上为大家指路,并打趣地说,“要找‘老神仙’,就得多走一点山路”。

家人们围坐在屋内的火堆前开心地聊天,打发下雨的时光。家人们围坐在屋内的火堆前开心地聊天,打发下雨的时光。

  步行近20分钟之后,一行人终于看到了黄维勤的家:那是一座搭建在半山腰上的木质简易吊脚小楼,由于经历过长期的风吹雨打,木楼外观呈现出了黑灰色,极富历史感。

  顺着木梯,一行人走上了吊脚楼。楼上的空间并不大,较大的房间用作客厅和儿孙的住房,一个小间是老人的住房。虽然早已进入夏天,但是大房间内的空地上竟然还生着一堆柴火。老人的儿子、今年58岁的黄顺贵告诉大家,由于山上潮湿,所以他们一年四季都在房间内生火,一来能让房间干燥一点,二来做饭的时候也很方便,不用重新生火了。

  记者走进老人居住的房间看到,不到十平方米的空间内有一张床,上面放着两床厚棉被,剩余的空间被杂物和几条长凳占据。

  多年游走四方 最终定居深山

  在火堆前坐定之后,记者得以近距离地观察今年109岁的黄维勤老人,他头上扎着一个白色的毛巾,上身穿着一件深色棉布外套,里面还套着一件薄棉夹克,下身穿着一件浅蓝色的薄裤,脚上是一双浅黄色的棉鞋。虽然老人的脸上布满了皱纹,但是肤质却很好,看着非常光滑。记者注意到,老人的双眼一直眯缝着。黄顺贵说,父亲之前得了白内障,虽然做了手术,但是随着年龄越来越大,视力越来越差,到现在已经什么都看不见了。

  虽然双眼看不见,但在交谈的过程中记者发现,黄维勤老人的听力非常好。记者坐在老人两米远的位置,用正常音量和他交流,他的反馈一直都很及时。

  老人告诉大家,他1906年5月出生在临桂宛田平水村。20岁的时候和邻村的一位女子结婚,并生下了两个孩子。但在他30多岁的时候,两个孩子和第一任妻子就先后离世。亲人离世后,黄维勤不愿再待在宛田,收拾行囊开始在桂林的各个县乡游走。

  “当时年轻,力气大,就打点零工挣点钱。”老人说,那时主要靠打工寄居在别人家里,做一些用木头盖房子、用竹子造纸的活。如果在一个地方待腻了,就到另一个地方去,飘飘荡荡。

  在外游走的时候,黄维勤记忆最深的是帮部队带路打鬼子的经历。

  “部队的军官知道我走过的地方比较多,所以让我为他们带路。那时候我喜欢到处跑,知道的小路很多,一般人一天时间才能走到,我带着部队不到半天时间就到了。有天傍晚,在临桂一个叫胡子坳的地方,我带路的部队和日本鬼子开战了,一颗颗手榴弹就从我头顶扔出去,把鬼子炸得屁滚尿流。”多年前的抗战往事,黄维勤记忆犹新,他滔滔不绝地讲,一屋子的人也听得非常入神。

  1946年,老人来到了上孟村。深山中幽静的环境让黄维勤颇为迷醉,再加上漂泊太久,他决定定居下来。当年9月,40岁的黄维勤和上孟村比他小20岁的黄华英结婚,并先后生下一女一子。

  1984年,女儿黄春风因病逝世。2007年,妻子黄华英也离世。之后,黄维勤和儿子黄顺贵一直生活在一起。当下,黄维勤有一个儿子,三个孙子两个孙女,还有四个重孙女,四世同堂。

  老人说,他已经记不清自己的父母和兄弟姐妹离开的具体时间,不过在印象中,没有人活过百年。至于自己为什么这样长寿,老人归纳为“山上空气好”。

  能种树会造纸 合理利用资源

  在上孟村安定下来之后,有些光秃秃的石山让黄维勤看得心里很不是滋味。

  “再不种点树把这山养起来,就会越来越秃的。”黄维勤想。

  和妻子商量以后,两人决定在山上植树造林。从县城买来杉树苗和母竹以后,夫妇俩早出晚归,开始在大山上种起树来。

  看到两人种树,同村的人都觉得不可思议,难道不嫌麻烦吗?不过,黄维勤并没有和这些村民做过多解释,只是和妻子一头扎进深山,默默做着自己的事。

  十来年后,夫妇俩种下的杉树和毛竹慢慢长大,原本光秃秃的大山被绿色包围。村里的人看在眼里,也跟着种起树来,慢慢的,整个上孟村附近的山上,都种满了杉树、毛竹和其他杂树,以前的荒山变成了“绿富美”,村里人都感谢是黄维勤带了个好头。

  “你们看看,后面的那座山上的树,就是我和老伴种的。”采访中,黄维勤忽然站起身来,从窗户指着自家屋后小山说。

  竹林越长越密,黄维勤就用早年学到的毛竹造纸术开始造纸。每年腊月,他将毛竹砍下,第二年清明时节截成片状,放在生石灰池里泡上三个月,再用石碓将去掉石灰的竹子舂成末,下到水槽,成为纸浆,压干水分晒干,“毛竹纸”就做成了。

  黄维勤说,用毛竹做成的纸,有点粗糙,不像现在的纸那么白净平展,但应付日常生活完全没有问题。更重要的是,那时候的工艺非常环保,而合理地使用大山的资源,也是老人一直以来都坚持的。

  身怀多项才艺 唢呐吹得响亮

  黄维勤很少外出,大部分时间都待在深山之中。

  年龄大了做不了活的时候,黄维勤喜欢坐在家里看影碟,彩调、山歌他往往一看就是一整个下午。有时,老人还会跟着哼唱几句。

  黄顺贵告诉大家,父亲喜欢热闹,还可以到处走动的时候,他总喜欢去串门扯板路。山上人家都是散居,说是同村,有时候上山下山要走半个小时才能到,父亲并不以为意,常常要聊到很晚才会回家;遇到村里人有喜事的时候,他也肯定会过去帮忙,加上会吹唢呐也会拉二胡,村里人很愿意叫上他。

  黄顺贵说,自己10来岁的时候,父亲就开始教他吹唢呐,他学了将近一年,父亲才带他“出山”,去给别人的喜事助兴。

  “去附近村子帮忙吹唢呐都是免费的,凑个热闹,只有去远一点的地方才会收个红包,也是图个吉利。”黄顺贵说。

  得知老人会吹唢呐,一行人提出让老人当众表演一下。老人让儿子翻出两把外形有些古旧的唢呐,喝了口水后,和儿子一起吹奏起来。由于年龄太大,加上许久未吹,老人的吹奏断断续续,不如儿子黄顺贵那般流畅,但从清亮的音色中还能感受到老人的风采。

  高亢嘹亮、热烈喜庆的唢呐声在深山响起,本来寂静的山林顿时有了另外一种活力。

  一直不爱喝酒 饮食喜欢清淡

  由于空气潮湿,住在深山的老人多喜欢饮酒御寒,不过黄维勤却并不喜欢喝酒。黄顺贵说,父亲的酒量很小,遇到非喝不可的情况下,抿了一小口之后会满脸通红,几乎是“滴酒不沾,沾酒必醉”。所以,老人几乎不喝酒。

  不爱喝酒的黄维勤却烟不离手。10多岁的时候,他跟着父亲帮人干活,人递给他一支烟,他好奇地吸了起来,此后一直有吸烟的习惯。

  “吸烟并不是个好习惯,我是想戒却戒不掉了,大家都莫要学我。”黄维勤老人笑着说。

  日常饮食上,老人多会选择一些非常清淡的食物,米饭、米粉、面条做主食,搭配一些山上的青菜、竹笋,即使没有肉,老人每顿饭也都吃得津津有味。

  黄顺贵说,以前父亲会带着他在山上抓些野兔之类的来吃,当时餐桌上经常有野味,年龄越来越大了之后却想回归清淡。

  “山上的东西最养人了,活在世上顺其自然就好。”听到儿子在介绍自己的饮食,黄维勤插了一句嘴。他告诉大家,因为一直生活在深山,吃得健康就活得开心,平时有点感冒,就让儿子去山上弄些草药吃,吃了之后也很快就会好起来。

  “像他现在这个身体状况,我觉得再活个十来年也没问题。”黄顺贵满怀信心地说。

精彩推荐更多>>

相关报道

发表评论

新浪简介|新浪广西简介|广告服务|联系我们|客户服务|诚聘英才|网站律师|通行证注册|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