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晚报讯(记者 苏文娟 见习记者 林扬 文/图)文明路三金大药房门口,出现了一个“新鲜玩意”——— 自动售药机。这是桂林第一台自动售药机,它能给桂林市民带来什么?
自动售药机亮相文明路
自动售药机是一个长方体的盒子,就镶嵌在药店原窗户的位置。这台自动售药机宽3米左右,高约1.5米,厚度近0.5米,机器的玻璃柜里摆放展示各类药品,药品均标有药品号和价格,机器另一面设置在药店内,方便工作人员管理。
自动售药机使用比较方便,首先,市民从药品展示柜寻找自己所需药品,并记住其药品号,例如医用棉签的药品号是“121”,接下来,市民可以在售药机配置的小键盘内输入“121”的药品号并确定,然后在钱币输入口放入纸币,最后在售药机底部的取药口取药。
如果有找补,机器会自动找补相应的硬币,如果机器内金额不足,机器会自动出示“欠费单”,市民可等药店营业时持票领取找补。
记者从三金大药房了解到,这台自动售药机目前已经“工作”三个多月,售药机里几十种药品均为OCT非处方药,主要为日常使用的治疗感冒、胃痛、跌打扭伤等应急类药物以及计生用品。
药房方面介绍,引进自动售药机,一是为了提升服务品质,提供“24小时购药”服务,二是方便人生地不熟的游客。
24小时日夜“在岗”
“要是早知道有这个东西就好了。”市民李芳感叹。前段时间,李芳半夜里突然因感冒引起发烧,可家里的退烧药用完了,结果李芳的老公跑遍了住家附近几条街,都没有找到夜间营业的药店,“当晚只能硬扛过去。”李芳说。
李芳的遭遇,是很多市民现实生活中常遇到的情况。记者了解到,市内各大药店,一般过了夜间11点就停止营业,例如施家园某药店工作人员就说,“我们药店最晚营业到晚上11点,根本不可能通宵营业。”原因是通宵营业药品的售卖情况一般,但水电、人工等成本过高。
记者还注意到,即使是药店门口标明“24小时营业”的药店也基本“有名无实”。文明路一家挂有“24小时营业”的药店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晚上11点关门,所谓“24小时”营业只是表示“可以24小时送药”,至于晚上是否有人送药,她也不清楚。
芦笛路一家“24小时营业”的药店营业员则表示“送药电话是我们办公室的,晚上药店关门后,没人接电话。”
记者查询相关规定得知,虽然《药品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简称《办法》)规定,开办药品零售企业需具有能够配备满足当地消费者所需药品的能力,并能保证24小时供应。但药品零售企业“具有24小时供应的能力”只是申请药品经营许可证的一个必要条件,药店营业时间仍由企业自主决定。如果药店标明了“24小时营业”,但实际未提供服务,只能说明药店没有兑现承诺,服务不到位而已。
药店夜间“缺勤”,24小时自动售药机似乎可以有效弥补。文明路上出现的第一台自动售药机的售药情况也说明了这一问题,据店员小杨介绍,自动售药机的月平均使用已达60次,而售药时间基本集中在晚10点以后,正是各大药店基本下班的时间段。
小杨告诉记者,有的市民白天也会选择使用售药机,“只是买一些简单地非处方药品,不用排队,节省时间”,这也是自动售药机的便利之一。
自动售药机也有“短板”
看来,自动售药机弥补了市民“夜间无处买药”的缺憾,但就目前使用情况看,自动售药机的“使用普及”似乎不很乐观。
第一个“障碍”就是“使用习惯”问题。记者发现,知道自动售药机的市民不多。就在记者拍照时,很多路过的市民才发现文明路有这样一个设施。一些过路的大爷大妈还向记者打听“这是个什么设备”,得知是自动售药机时,他们第一反应是“不会操作这种复杂机器”。记者告诉他们操作方式后,一位老大爷却急切地想知道“能刷医保卡吗?”得到的是否定的答案后,老大爷摇摇头走了。
对于桂林市民目前大多没有使用自动售药机“自助购药”消费习惯的现状,药房方面也很关切。他们认为,桂林城市不算大,药店布点较多且比较合理,市民购药需求容易满足,24小时自动售药机要想得到普及,需要时间。
从采访情况看,很多市民购药更习惯于“面对面”交流,可以就疾病问题咨询药店的药剂师,而不是太愿意用无法交流互动的自动售药机。目前来说,自动售药机的使用者大部分是中青年人,老年人大多对自动售药“不感冒”。
那么,商家推出自动售药机,是否因为自动机械减少了人力成本呢?
答案是否定的。记者从药房了解到,为维持自动售药机的正常运作,药店必须每天及时更新、补充药品,还要对账,这些额外工作反倒增大了人力成本,同时为了方便找补,自动售药一般会“往低价调,原来38.4元改为38元等”,这意味着利润有一定削减。如此,桂林的自动售药机会不会像其他城市那样,在经历了最初的热闹之后,却面临闲置甚至被损毁的结局?
不过药房方面还是表达了他们的信心。他们认为,这是一个消费习惯的培养问题,随着自动化器械普及,操作方式大同小异,消费者会慢慢习惯,“就像银行柜员机一样,现在不也全面走进市民生活了”。
“服务”空间还有提升
桂林市中医医院的胡耶芳博士曾留学日本,也在北上广等发达城市工作过,对各地的自动售药机有所了解。
胡耶芳认为,自动售药机的出现,出发点是好的,可以24小时提供药品服务,方便患者,不需要挂号排队买到自己需要的药品。但这种自助购药行为,也存在一定安全隐患,因为没有专业医务人员指导,市民只是凭借个人经验购药并服用,殊不知,有些药品在服用方面有一定的禁忌,比如镇痛药服用不可超过三天,症状如果没有消失应该及时就医,而不是继续服用甚至擅自加大剂量。同时,市民自己辨认症状,自己购买药品,通常是按照药品说明书服用,但容纳内容有限的药品说明书并不能囊括所有的情况,比如有些药需要空腹服用,有些药饭后才能服用,市民自助购药没有医嘱,有时候吃药不能治病,反而“适得其反”。
胡耶芳建议,应完善自动售药机的配套设施,例如在售药机旁配置一些各种疾病症状等说明的显示器,患者可以与机器互动,对照个人情况进行购买;同时也可以尝试设置24小时服务热线,患者在机器上购买药物后,可以打电话咨询值班药师,指导用药。
链接:
据媒体报道,国内自动售药机最早出现在福州,2012年,5台24小时自动售药机作为夜间售药的补充引入福州。经过两年时间,由于消费者仍只认同药店购药,同时机器维护费用高等问题,不得不退出市场。
2014年,株洲市也安装了两台自动售药机,但这两台自动售药机如今运营情况也不理想。
同年,乌海市、包头市、南充市、重庆市均出现了自动售药机,但使用情况都不太理想。虽然自动售药机使用情况并不理想,但在市民抱怨“夜间购药难”等问题的大环境下,2015年,在防城港市、遂宁市街头,也出现了自动售药机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