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02岁的文良嫂生活在雁山区雁山镇周家村委周家村,也是整个周家村委唯一仍然健在的百岁老人。抗日战争时期,她的两个孩子在“跑日本鬼”时不幸遇难。苦难经历没有打垮文良嫂,反而造就了她坚强、善良的淳朴个性。当下,老人和儿女们生活在一起,含饴弄孙,自在开心。
愿住老宅不去市区
雁山区雁山镇周家村距离雁山镇政府不到3公里,全村共有460多户,总共1800多口人。
周家村村民们大多数都住在极具历史感的青砖房内,房子与房子紧紧地挨在一起,留作人行道的间距不超过两米。记者当日到达周家村之时,大雨恰至,一座座青砖房被大雨蒙上了一层深沉的雾色,站在青砖房之间的青苔遍布的水泥小道上,一种身在江南水乡的错觉油然而生。
从老人家里低矮的小门进去后就是一个小院,不到30平方米的小院被收拾得整洁有序,包括笤帚和铁锹等农具被整齐有序地摆放,一盆盆绿植也葱翠地生长着。当天,雨水落在房顶的青瓦上,水线般地滴落下来,仿佛是给老人住的青砖老宅挂上了雨帘。
大家进入客厅时,文良嫂老人就坐在客厅的长椅上看雨。老人个头不高,目测有1.5米左右,身材不胖也不瘦。当天,她头上戴着一顶用灰布随意缝制而成的简易小帽,上身穿着一件带着泼墨效果的花衬衫,穿着一条黑底波点长裤,脚上趿拉着一双粉色的拖鞋,看起来非常时尚新潮。摘掉帽子后记者看到,文良嫂老人头发花白但头发不多,满脸皱纹但是肤质不错。
“这两天正跟我闹别扭呢。”老人67岁的儿子文元宋说,前几天他曾跟母亲提过要把她接到市区生活一段时间,一是照顾起来方便点,二是想着市区条件好点母亲能多享享福。不过老人听到后很是反感,还为此耍起了小性子,最近几天情绪一直都不高。
“她是寸步都不想离开周家村的这座老宅子。”文元宋说,母亲喜欢住的这座老宅子已经有至少二百年的历史了,必须要经常翻修才能住人,上次翻修已经是1985年的事了。
记者发现,老人所住的这座老宅外部结构是青砖,内部却几乎都用木材架成,木柱、木隔板都呈现出了极富年代感的深褐色。在正面的木板墙上,除了观音画像和两个大相框之外,还挂着一位老者的画像。
“那是我爸,去世12年了。”文元宋说,18岁那年,母亲从临桂会仙来到雁山周家村嫁给父亲文玉生之后,两人一直生活在这座老宅子里。到了2003年,92岁的父亲去世,只留下母亲一个人住在这里。同年,89岁的文良嫂因为风湿病缠身,加上过度伤心,渐成偏瘫,右侧上下肢无法自由活动,生活难以自理。老人的三个孩子开始轮流在周家村照顾着她。
文元宋告诉记者,家里一共有7个兄弟姐妹,有4个已经去世,活着的3个兄弟姐妹中他排老大,还有两个妹妹。除此以外,老人还有7个孙子、孙女和3个重孙。
“跑日本鬼”时失去了两个孩子
文良嫂老人很喜欢和儿女们讲一些过去的事,被她提起最多的是当年“跑日本鬼”时的经历。
当天,老人又一次讲起了往事。可能是已经讲了很多次,老人的神情比较平静。她说,当时日军在桂林烧杀抢掠,闹得大家人心惶惶。听到日军进村的消息后,全村老少都会带上值钱的物件,从家里跑出到深山逃命,非常凄凉,以前的人都称这是“跑日本鬼”。
1944年的一天晚上,几个日本兵突然进了周家村。听到日本兵“咿咿哇哇”的声音后,文良嫂慌慌张张地把两个孩子放进两个箩筐里挑起就往门外跑。两个孩子都只有三四岁,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吓得哇哇哭。这一哭不要紧,把日本兵全招了过来,“咿咿哇哇”的声音越来越大。文良嫂来不及多想,挑起担子就从后门往不远的树林跑去。
孩子的哭声越来越大,日本兵追得越来越紧。文良嫂害怕极了,情急之中,她把两个孩子放在了路旁的草丛中,安抚好孩子的情绪后,就转过身往树林更深处跑去,一边跑一边喊,希望能把日本兵吸引过去,为孩子保命。
边跑边喊了10多分钟后,文良嫂发现日本兵没有追过来,担心孩子安危的她马上原路返回到刚才的草丛旁,却发现两个孩子已经遇难……
“你看,这就是当年日本兵住在我家时留下的。”文元宋指着客厅木柱子上的一个凹痕说。她告诉记者,凹痕是当年日本兵占了他家的老宅子,为了加隔板而在柱子上凿下来的。
这些日军当时在老宅留下的痕迹,和当时“跑日本鬼”的惨痛记忆,都深深刻在了老人心中。
苦难生活让她更坚强
面对苦难生活,文良嫂是一个坚韧、善良的人。
上世纪60年代,凭借良好的群众基础,斗大的字不识一个的文良嫂被推举为生产队的妇女主任。作为妇女主任的文良嫂处处为别人着想,得到了更多人的拥护。
“我妈生完我坐月子的时候,村里的同志给她送来了十个大土豆表示慰问,说她身子弱必须要补一补,她死活不要,说大家条件都很苦,不能因为自己坐月子了就要徇私,非得要我哥退回去。”老人61岁的女儿文春妵说,这些事她母亲并未向她提起,而是村里一些年龄较大的老人跟她说的。
在连青菜都很难吃上的年代,文良嫂咬着牙拒绝了生产队的慰问。因为营养不良,文春妵从小就比其他小孩瘦一点,做母亲的文良嫂心疼得眼泪都掉下来了,只能从老林子里挖野菜熬稀粥给还在襁褓中的文春妵补充营养。
文春妵说,因为以前的生活太苦,母亲在她长大以后还经常向她道歉,说没让她吃上什么有营养的东西苦了她,让文春妵听了很不是滋味。
“母亲一直总觉得自己亏待了孩子,但我们几个从来没怪过她,反而觉得她很不平凡。”文春妵说,几个兄弟姐妹慢慢长大以后,都非常孝顺。特别是父亲过世以后,几个人一有空就往老宅子跑,一边照顾她的日常起居,一边陪她聊天解闷。
在几个孩子的照顾下,文良嫂一直过着无忧无虑、自在开心的生活。当下,她最喜欢做的事就是提着个录放机听彩调,听累了就会坐在客厅的沙发上发发呆,或者和来串门的侄媳妇扯扯板路,一天时间就这样过去了。
“有时候屋子里飞进一只燕子,她就会变得很高兴,不停地跟燕子讲话,说什么‘燕子啊燕子啊在我这安家吧,管吃管住’之类的,有时候一聊能聊半个钟头。”儿子文元宋说,有一次他嫌燕子在客厅到处拉稀太脏了,拿出一根竹竿要把燕子赶走,母亲看到了非常生气,把他臭骂了一顿。
饮食上绝对“重口味”
当天,老人带着记者参观了她的卧房。一间8平方米大小的房间内,摆着一张铺着凉席挂有蚊帐的床,床上叠放着整齐的棉毯和枕头,除此以外,就是一个柜子和书桌,书桌上放着一些简单的生活用品和老人经常要听的录放机。整个房间显得非常简洁。
文元宋告诉记者,母亲的生活非常有规律,基本上都是晚上10点钟睡觉、早上7点钟起床,不用人催,也不需要叫。
在饮食上,老人却是一个绝对的“重口味”,不仅重盐重油,甚至还“嗜糖如命”。
“我们在一个桌上吃饭,但她(母亲)的饭菜要单独做一份,因为她的饭菜油盐放得太多,我们真的是受不了。”文元宋说,自己有一次误夹了母亲的菜,结果被咸得哇哇直叫,但不知道母亲为什么能津津有味地吃下去。除了饭菜油盐较重之外,文良嫂每天必喝的温开水,也必须要加上两大勺糖才能喝下去,如果家里面糖没有了,老人甚至都不愿意喝水。
老人喜欢吃的食物也比较简单,荤菜吃一些鸡鸭鱼肉,素菜喜欢吃白菜、豆角和苦瓜,水果爱吃一些葡萄、柑橘和芭蕉。比较令儿女们欣慰的是,文良嫂老人从不吸烟,也从不喝酒。
文元宋说,母亲还有一个坚持了很多年的习惯,就是用温水洗脸,无论春夏秋冬都是如此。不仅她自己要坚持,她还要求儿女们最好也用温水洗脸。
除了早年由风湿病造成的偏瘫之外,老人并没有得过其他的病。随行的民政部门工作人员说,在定期带医生帮老人检查身体时发现她的血压一直都偏高,高压甚至超过了230。儿女们都很紧张,医生却说,老人的身体已经慢慢适应了长年以来的高血压,除了偏瘫外,老人身体没有太大问题。
“不管我们兄妹年龄有多大,老母亲永远是大家的主心骨,每天能看到她,听她讲讲话,我们做儿女的心里就很踏实,所以我们都希望母亲能永远健健康康的。”老人的儿女说。 记者高磊盈/文 记者唐寅/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