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晚报讯(记者 王学军 莫林骐)荔浦县双江镇,位于荔浦县西北部,北面与阳朔、永福两县相接,镇内有两江、龙坪两个集贸市场,辐射周边乡镇,是荔浦北面的农副产品集散地。要是赶上圩日子,这是一个热闹而繁忙的小镇。小镇的当中,一栋小楼当街而立,一楼的堂屋宽敞明亮。两个老人常常坐在屋里,笑眯眯地看着街上人来人往。要有认识的人,还会打上一声招呼。这对老人,就是双江镇上人人都知道的百岁夫妇,唐宗勋和杨玉玲老人。
◆姓名:唐宗勋
◆性别:男
◆出生日期:1912年4月9日
◆身高:1.65米
◆血压:高压137,低压73
◆心率:73次/分钟
◆既往病史:曾有膀胱炎;右眼因患白内障无视力,左眼正常
◆姓名:杨玉玲
◆性别:女
◆出生日期:1914年6月5日
◆身高:1.55米
◆血压:高压148,低压80
◆心率:87次/分钟
◆既往病史:有高血压,每天吃降压药
◆长寿之道:有早睡早起的良好习惯,天气好时会结伴出门散步,饮食清淡,常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事。“老婆一直照顾我”
得知有人来拜访,唐宗勋和杨玉玲夫妇从里屋出来迎接。在妻子杨玉玲的指引下,唐宗勋老人摸索着来到客厅坐下:“谢谢你们关心我,我蛮好,谢谢!”
103岁的唐宗勋耳朵背,几乎听不见别人说话,熟悉的人凑在他耳边喊话,他才能大概听懂一些;此外,在20多年前,他的右眼患上了白内障,后来发展到完全看不见了,现在只有一只左眼能正常看东西。不过,唐宗勋很要强,虽然眼睛不太好使,但走路甚至在家上下楼,都要自己完成,不要人搀扶。杨玉玲比丈夫年轻2岁,身体也好一些,耳朵灵便、眼睛也看得清,精神状态也很好,问她问题能够马上接话。
唐宗勋五六年前患上膀胱炎,治疗了一阵子之后渐渐好了起来,目前问题不大。杨玉玲则几乎没有生过大病,平时也就是偶有感冒,不过由于她年轻时做过重活,腰不太好,有时候会有腰痛的毛病,目前她血压偏高,每天吃一些降压药。
唐宗勋和杨玉玲二老是在1949年结婚的,那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所以家人都记得很清楚。
说起来,杨玉玲并不是唐宗勋的第一任妻子。唐宗勋由于生活贫苦,年纪大了才娶了第一任妻子,但是婚后唐宗勋与大老婆没有生育子女。在那个年代,对生育子女非常看重,因此周围的亲戚和村民们又开始为唐宗勋物色一个媳妇,最后找到了杨玉玲。
杨玉玲并不是本地人,在她还小的时候,被人从广东拐走,后来到了桂林的荔浦生活。千里姻缘一线牵,唐宗勋和杨玉玲被撮合成了夫妻。婚后,唐宗勋并没有因为大老婆不能生育而抛弃对方,杨玉玲也没有赶走家里的这位“大姐”,而是三个人生活在了同一个屋檐下。
后来,唐宗勋和杨玉玲一同生育有3子3女6个孩子。杨玉玲虽然是这些孩子们的亲妈,但是在家族里,孩子们把父亲的大老婆叫做妈,把杨玉玲则叫做婶。
虽然因为年代特殊,一个家里有两个老婆,但是杨玉玲和“大姐”的关系并不像戏里演的那样矛盾重重。相反,杨玉玲和“大姐”相处得很融洽,多年来一直都是和和气气,直到1993年“大姐”在71岁时去世。
这些年来,身体较好的杨玉玲一直陪伴在唐宗勋左右,唐宗勋也在聊天中,不时强调:“老婆一直照顾我,照顾得蛮好。”
打铁汉子有颗温柔的心
唐宗勋和杨玉玲一同生育有3子3女,现在他们跟二儿子一起生活,住在镇上的一栋坐西南朝东北方向的大屋里。屋子层高大概有3米5,给人感觉十分透气、敞亮。杨玉玲由于是被拐来的,基本不知道自己家人的信息了。而唐宗勋家有5子妹,他在家里排行最小,哥哥姐姐们都已经不在世了。不过据他说,他的哥姐基本都在80岁以上才去世的。他记得比较清楚的是,比他大两岁的姐姐,活到了90多岁。
唐宗勋生活在镇上,家里没有土地,只有一项赚钱的手艺:打铁。从二十岁入行到七十多岁,唐宗勋做了五十多年的打铁匠。
据唐宗勋老人回忆,他小时候就在一个窑场帮工,来后跟着一个会打铁的亲戚学打铁。到了二十多岁学成手艺,就自己在镇上的圩市开了一个打铁铺。“说是一个铺子,其实就是一个木头皮围起来的屋子,墙上还刷了黄泥巴,老人当时打铁、吃住都在里面。”儿媳林春萍说。
打铁是一项苦活,拼的就是力气。采访时,记者看到唐宗勋的手掌明显和常人不一样,手背的关节突出,手指关节凹成“V”型,看起来很奇异。他说:“就是打铁打久了,一手握铁一手握锤,握成这样子的咯。”
做的打铁这样的力气活,但唐宗勋并没有铁一般的心肠。与人相处,唐宗勋总是笑眯眯的。在记者采访时,虽然听不清大家说什么,但他依然会保持着一张笑脸,安详地看着大家。唐宗勋和杨玉玲的相处,也一直平淡而和谐。虽然两人也会为家庭里的一些小事而拌嘴,但是从来不大吵。
不仅家里人之间和平相处,与外人也是很和气。“我们家的人从来不和外人吼的,也从来不争。人家讲什么,只要我们自己没有做错,就都不理会,让别人去讲。”杨玉玲说。
苦尽甘来安享晚年
当年唐宗勋的打铁铺,主要是帮人打锄头、耙子、镰刀等农具。以前镇上的打铁铺有三四家,会打铁并不是很吃香,唐宗勋的打铁生意赚不了多少钱,因此他一直都很节省,甚至抽烟也不舍得一次抽完一支,抽几口就掐灭了留着下次再抽。
即便再节省,家中3个大人、6个小孩,光靠唐宗勋打铁养不活这么一大家子人,因此杨玉玲也在镇上找了一份工作——— 拉车。杨玉玲拉车的辛苦程度,丝毫不亚于丈夫打铁。据杨玉玲说,那时候从镇上到荔浦县城的货物运输,几乎都是靠人力。“500斤一车的百货、油盐,我一个人拉着去荔浦,不管是大太阳还是下雨天,照样拉!”从两江镇上到荔浦县城大概有30公里,在现在人看来,光是走路去已经够远了,何况还要拉着500斤重的一车东西。“早上7点出发,要到晚上9点才回到屋里!我记得在马岭有个好大的坡,那里好难拉啊,想起来实在是好累。”当年的往事出现在了杨玉玲脑海里,一边说一边抹起眼泪来,“没有办法,家里这么多仔女要养。”
随着子女们长大独立,唐宗勋和杨玉玲的重担慢慢放了下来。如今他们的子女都成家立业,5个孩子出了镇上到其他地方工作,二儿子和媳妇陪在二老身边。子女们都很孝顺高龄的父母,逢年过节都要回家来,尤其是到了春节一大家子几十口人十分热闹,唐宗勋和杨玉玲也算是苦尽甘来、安享晚年生活。
生活规律爱看热闹
现在,唐宗勋和杨玉玲夫妻住在一楼一间约有15平米的方形大房,里面一左一右摆着两铺1.5宽的床,感觉有点像宾馆里的“标间”,唐宗勋睡左边,杨玉玲睡右边。
两铺床的中间放着一张方桌,方桌上整齐地摆着一台小彩电、一个时钟、两把手电筒。虽然眼下已经是6月,但是唐宗勋的床铺上还摆着5斤的棉被。据说,老人晚上睡觉还要用塑料水瓶装热水做成“暖水瓶”,放在脚下取暖。
老人的屋里摆着一张二老的合照。照片里,唐宗勋和杨玉玲坐在一个老屋子前面的竹椅上,笑盈盈看着镜头。儿媳妇说,两个老人没有结婚照,这张照片是他们唯一一张合影。
两位老人如今的生活很有规律,早上7点起床,吃早餐;11点左右睡觉休息,到下午3点起床吃饭;晚上6、7点吃晚饭,到了8点就上床了,看看电视之后睡觉。
唐宗勋腿脚虽然不是很好,走路比较缓慢,但也可以自己走动。由于家里距离镇上的集市不远,他常常走到集市里闲逛看热闹,还喜欢凑到有人下棋的地方看下棋。
唐宗勋去逛集市的时候,杨玉玲则更喜欢到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去看看。前些年,唐家在镇上租了一小片地种菜,面积只有20多平方米,种了些当季青菜、瓜类,除草、浇水、摘菜等,都是杨玉玲和媳妇自己打理。虽然现在生活已经好了,不缺几个买菜的钱,但是杨玉玲闲不下来,种菜也是给自己找点事情做。“想种的时候种一下,不想管了隔几天再去,我也不是天天种菜的,就当做是好耍种点菜。”杨玉玲说。
老来爱上喝油茶
唐宗勋以前喜欢吃辣,后来年纪大了之后便不再沾辣味了。而且他基本上不吃生冷的食物,饭菜冷了,也总是要加热了之后才吃。
由于年纪大,牙口不是很好,二老平日的饭菜都比较软烂。有几道菜是比较爱吃的,比如荔浦特有的芋头扣肉。儿媳妇还常常把藕磨成藕浆,和着剁好的猪肉蒸,二老也是很爱吃。
年纪大了之后,空闲的时间多了起来,二老喜欢上了喝油茶,唐宗勋尤其爱好。要是天气好,杨玉玲就会陪着唐宗勋慢慢踱到街上,找一家油茶铺坐下,点上两碗油茶,几碟小吃,慢慢品尝。
唐宗勋特别喜欢吃油茶里的油果,香香脆脆含在嘴里慢慢吃。那享受的样子,让大家都不免羡慕:长命百岁,老来有伴,子孙满堂,这些福气都享受到了。一些爱开玩笑的街坊就会在唐宗勋耳边大声说:“老唐,你这辈子值得了!”唐宗勋则保持一贯的眯笑表情,重复着:“值得,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