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古老的城市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会有许多故事,正是这些故事使得城市变得丰富,具有人文气息。
在今天,中国的绝大多数城市已经容颜大变,几乎难以看到城市成长的痕迹,但假如我们放慢脚步,仔细寻找,依然可以从一些蛛丝马迹中发现故事。比如说,桂林人天天要走过的南北主干道上的南门桥,便是一座有故事的桥梁。
南门桥位于中山路与桃花江相交处,是连接南北交通的重要桥梁。宋《静江府城池图》标示,南门城外阳江上有亭桥(拖板桥)1座。明洪武九年(1376年)建2孔石拱桥,因在宁远门外,得名宁远桥。正统甲子年(1444年)秋知府吴惠重修,后更名永宁桥。1944年毁于战火。1946年,使用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的善款,用以工代赈的方式重建此桥,改名善济桥,桥长42米,宽12米。1976年由市政工程处扩建,桥面宽18米。
上世纪90年代初,随着时代的发展,城市的扩大,作为交通要道的南门桥已日显狭窄,成为南北交通的瓶颈。南门桥的扩改提上了市政府的议事日程,是那个年代桂林市最重要的事件之一。今人也许难以想象,在当年,资金的筹措渠道非常有限,市场化运作方式更是闻所未闻,扩建南门桥这样一个工程,居然需要举全市之力。当时打出了这样一幅标语:“人民城市人民建”,号召驻桂企事业单位、部队以及全体市民捐款,包括大量的机关企事业单位、驻桂部队、中小学生义务劳动。
随着1991年7月到1992年1月间的再次扩建,南门桥在原桥南端增设一孔跨径10米、宽14.4米的混凝土砌块拱桥,两侧4米处各新建1座4孔每孔跨径10米、宽14米的钢筋混凝土双曲拱桥。桥全长55.8米,总宽50.4米。桥面快车道宽14米,两边慢车道各宽7米,人行道各宽4米,绿化带各宽1.3米,悬挑花池各宽1.6米,设白玉护栏6道,玉兰型桥灯两排。在新旧桥相隔处两端矗题为“欢乐颂”的亚金铜像4尊,在桥东南角绿地矗题为“桂花时节”汉白玉雕塑一尊。扩建工程总投资1450万元,其中319.5万元是全市150个单位的12万多人的捐款,168.6万元是国际友人的捐款。
如今,历经二十年风雨岁月,南门桥的附属设施有了些许变化,比如北桥头的圆盘和灯柱、欢乐颂雕塑已经取消,但桥体本身却岿然不动,依然承担着南北交通的重任,续写着桂林城的交通华章。(凌世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