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广西|新闻|美食|时尚|旅游|汽车|高清|专题|微导航|惠购|教育|招聘

|邮箱|注册

新浪广西> 桂林>桂林新闻>社会万象>正文

禁毒日前探访桂林强制戒毒所 留守儿童易受毒品诱惑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5年6月24日 09:38【评论0条】字号:T|T

  中新网桂林6月23日电(记者 杨陈)位于广西桂林市金鸡岭的桂林市第一强制戒毒所,一座高墙,一扇密封的大铁门,将繁华喧闹摈弃在外。今年47岁的张建(化名)已是第4次进驻这里。

 图为桂林市第一强制戒毒所 杨陈 摄 图为桂林市第一强制戒毒所 杨陈 摄

  “我也不想吸毒的,可是没办法,没事做,心里空虚。在家里根本没人敢与我同住,我自己都害怕自己。”23日张建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图为桂林市第一强制戒毒所 杨陈 摄 图为桂林市第一强制戒毒所 杨陈 摄

  自1994年开始接触毒品,从最初吸食海洛因,到后来吸食冰毒,张建已成为强制戒毒所的“常客”。2013年8月的一天,刚刚吸食完冰毒的张建产生被人追杀的严重幻觉,先是拿刀捅伤路人,然后又将小区内的多辆汽车砸烂,最后一把火烧了自家的房子。

  “当时家里的天花板都被烧塌了,我就跟着了魔一样,完全没有意识,只觉得有人在追杀我。后来又被送到戒毒所,过了几天才清醒过来,想想都后怕。”张建说,因为吸食冰毒,家里母亲、女儿怕被他误伤,早已搬离,否则那场火灾的后果不堪设想。

  在桂林市第一强制戒毒所内,像张建这样的“常客”大有人在。三十出头的阿华(化名)是驻港部队的退役军人,2015年春节前强制戒毒成功出去,36天后又被送了回来。

  “民警告诉我,我被送进来的那天脑袋一直往铁门上撞,额头都是血,也不认识人。”这一次已是阿华第3次被强制戒毒。“老婆跟我离婚了,儿子也不叫我爸爸,他的小伙伴们都知道他有个吸毒的老爸。戒毒完回到家,我看得出儿子很想念我,但是他又时常过来打我一拳,应该还是恨我的。”言语中阿华非常无奈。

  阿华说,不是不想戒毒,可是一想到那么多不开心的事头都痛,就觉得吸一吸什么都忘了。周而复始,始终难逃“毒”手。

  据了解,桂林市第一强制戒毒所现有戒毒人员140余人,男女比例为5:1。年龄主要集中在20至30岁之间,其中年龄最小的仅为16岁。

  桂林市第一强制戒毒所医疗大队大队长许丽娟告诉记者,目前吸食的毒品类型已从海洛因向冰毒等新型毒品转变,且吸毒人员年轻化趋势明显。“特别是一些农村的留守儿童,由于缺乏家庭监管,交友不慎容易受到毒品的诱惑,有的甚至从12岁左右就开始接触毒品了。”

  许丽娟说,冰毒会对人体大脑神经产生不可逆的破坏,影响人的记忆力及反应能力。吸食后往往会产生幻觉,患有躁郁症,有暴力倾向。目前,中国暂时还没有针对新型毒品的完善治疗体系。“戒毒的目的在于降低复吸率,想要完全戒断是很难的。”

  桂林市第一强制戒毒所管制大队大队长廖双元亦认为,除了毒品本身特性外,周围环境也是造成戒毒人员复吸率高的诱因之一。“他们戒毒出去以后很难融入社会,没事做,遇到不顺心的事又会重拾毒瘾。”

  廖双元在强制戒毒所工作已有18个年头,面对走了又来的吸毒人员,他坦言这是份“劳心劳力”的工作,“工作成就感太低了,辛辛苦苦花了几个月甚至一两年的时间帮助他们成功戒毒,可是出去没有几天,他们又被送回来了。”

  许丽娟曾是部队医院的医护人员,对于这份从事了近10年的帮教工作,她希望能有更多的人来关注戒毒人员,强化禁毒、戒毒观念。“有的人觉得吸毒人员被送到戒毒所,出去之后又复吸,就认为我们戒毒所戒毒作用有限。事实上在我们戒毒所,20多个民警,2个医务人员要管教300多名戒毒者,警力、资源都是十分有限的。我们需要更多的支持及社会的关注来帮助戒毒者摆脱毒瘾。”

  桂林市第一强制戒毒所所长汪陆勇亦呼吁,戒毒需要心理疏导、用药、家庭沟通三位一体,社会上也应加强宣传毒品的危害性,为戒毒人员重回社会营造良好环境。

精彩推荐更多>>

相关报道

发表评论

新浪简介|新浪广西简介|广告服务|联系我们|客户服务|诚聘英才|网站律师|通行证注册|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