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晚报讯(记者 苏文娟 见习记者 刘舒慧 吴思思) 长久以来,网吧行业一直有非常严格的准入门槛,但随着电子时代的到来,网络已经成为类似水电等基础服务的今天,为网吧的紧箍咒解禁已经成了大势所趋。今年3月,广西实施《关于推动上网服务行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方案》,对网吧营业时间、审批、营业规模等多个方面“解禁”。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松绑营业时间”。这意味着网吧在一定程度可以“通宵营业”。
《关于推动上网服务行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方案》试行了近3个月后,到底为网吧这个行业带来了什么新气象,在新政策下,网吧行业在营业时间上获得“解禁”对其意味着什么呢?
网吧营业时间“解禁”
5月28日凌晨1点,信义路,夜深人静,几乎所有店铺都已打烊。
但路口一家名为“吉米网咖”的网吧,此时店门的霓虹灯依然在闪烁。网吧内灯光明亮,干净整洁。店内除了此起彼伏的键盘声外,还算比较安静,网友们打游戏、整理自己的社交网络空间,“占据”自己的小空间,互不打扰,仅有端着咖啡的服务员在不时走动。虽然已是凌晨时分,但网吧内上机率依然不低。
这些景象告诉人们——— 这家网吧此时正在营业。
相信很多人记得,在2002年9月国务院发布的《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中,曾经规定“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每日营业时间限于8时至24时”。那么这家凌晨时分还在营业的“吉米网咖”,是否越过了红线?
其实,政策已经有了变化。
2014年底,文化部、工商总局、公安部、工信部4部门印发通知,调整网吧行业管理政策,全面放开网吧审批,并力推网吧行业转型升级。
2015年3月1日,广西实施《关于推动上网服务行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方案》,对网吧营业时间、审批、营业规模等多个方面“解禁”、“松绑”。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方案对于试点网吧,在严禁未成年人进入的前提下,“不对上网服务场所营业时间做统一规定”。这意味着,广西网吧“不允许通宵营业”的禁令,在执行了13年后开始尝试放松。
记者从桂林市文化新闻出版广电局相关负责人处了解到,目前,该部门正对桂林18家网吧进行试点,不再限制这些网吧的营业时间。这18家网吧分别是:“新汇众连锁吉米网咖”东林店、夺标店、金狮店、七剑店、搜歌店、信义店,“野麦连锁”(依陌)总店、七星店、南溪店、花桥店,灌阳鸿威网吧、灌阳天上人间网吧、荔浦新华网咖、灵川小苹果网吧、龙胜战弋网吧、全州中国龙网吧、兴安金海网吧和永福炫速网吧。
该负责人还表示,所有这18家试点网吧,都是报文化部审批,达到各方面要求后,现在才可以放开营业时间的。
执行了13年的禁令
谢卫国是桂林市网吧行业协会会长,同时也经营着桂林一家连锁网吧企业,对于当年“禁令”产生的背景,他很清楚。
“2002开始禁止网吧通宵营业,和当时的社会环境有关。”谢卫国说,那个时候互联网和计算机不像现在那么普及,人们要上网,多数得去网吧。但当时,网吧行业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未成年人进入网吧的情况屡禁不止,与此同时,部分网民过度沉迷游戏,部分网吧夜间消防等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备等因素,也“迫使”管理部门利用控制网吧营业时间的方式,加强网吧管理,帮助网民健康、安全上网。
轰动一时的北京“蓝极速”网吧事件,正是对谢卫国这番话的最好注解。
2002年6月16日凌晨2时40分许,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0号院内发生的一起恶意报复纵火事件,致使25人死亡、12人不同程度受伤。4名纵火者均为未成年人,纵火原因是与网吧服务员起纠纷而进行报复。而起火时,网吧老板为防止客人逃走,把客人反锁在网吧内。
国务院发布《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对网吧营业时间做出明确规定,正是在这起事件发生后的第3个月。
谢卫国的分析,得到了市文化新闻出版广电局相关负责人的认同。
“网吧是否能通宵营业,可以说关乎网吧行业如今的生存问题。”谢卫国说,对于网吧营业时间的禁令,多数网吧行业的经营者虽然理解,但他们在经营中确实受到了实实在在的掣肘。
谢卫国表示,网吧的经营成本较高,尤其是硬件的更新,至少每年进行一次才能跟得上时代;而另一方面,网吧行业包括互联网行业竞争十分激烈,其消费价格又不能提高。这两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决定了网吧想要增加营业收入,营业时长至关重要。
“另一方面是网民的消费习惯。”谢卫国说,多数网民更愿意选择下午或晚上来网吧消费,“对于很大一部分网民来说,凌晨0点多正是他们的兴奋期,而过去在这个时间段网吧必须关门,所损失的营业额难以统计。”
谢卫国透露,在有关部门严厉整顿网吧行业,不允许网吧通宵营业后,桂林市一些网吧就因为难以为继而选择了关门歇业。而另一些网吧,宁愿冒着被罚款的风险,偷偷通宵经营。
“禁令”松绑背后
执行了13年的“禁令”,为何在今年悄然松绑?
市文化新闻出版广电局相关负责人认为,松绑,并非随性而为。
该负责人表示,从目前桂林网吧的整体环境看,网吧上网实名制认证的工作已经进行了很多年,现在无论从技术、制度还是消费者的接受程度来说,都已比较完善。尤其是参与试点的网吧都很好地执行上网实名制认证,能够确保未成年人无法进入。
来自市消防部门的消息也显示,作为消防重点监控的公共场所,网吧营业必须经过严格的消防审批,以保证消费者上网的安全。目前,桂林网吧的消防工作总体良好,近年来,涉及的网吧火警很少。
“禁令”松绑的另一个原因是网吧行业转型升级。文化新闻出版广电局这位负责人说,从去年11月文化部、工商总局、公安部、工信部4部门印发通知,调整网吧行业管理政策,全面放开网吧审批,力推网吧行业转型升级,到广西今年3月起实施《关于推动上网服务行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方案》,可以说从上到下都在力促网吧行业转型升级,促使网吧从单纯提供上网服务的场所,升级为兼具信息服务、社交休闲、竞技娱乐等多种功能的社区信息服务平台和多功能文化活动场所。具备这样功能的网吧,凌晨营业并没有害处。“上述18家获准试点的网吧,均不同程度进行了转型升级,不对他们的营业时间做统一规定,是对转型升级的网吧的一种优惠政策。”
记者还了解到,“不对上网服务场所营业时间做统一规定”已是大势所趋,包括北京、上海、深圳在内的多个城市,也早于2005年开始此项试点工作。
在网吧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谢卫国认为,现在几乎家家户户都有电脑,一些小学生都有手机,上网是件很方便、很普遍的事,因此,网吧必然会回归或者说转型升级为一个普通的文化活动经营场所。既然是一个普通的文化活动场所,对它的管理就应该像对待通宵书店、电影院那样,是否通宵营业由市场说了算。
解禁背后的深意
记者还注意到,除了试点解禁营业时间,广西《关于推动上网服务行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方案》还对网吧的审批、营业范围和营业规模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松绑。
对此,市文化新闻出版广电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根据2014年自治区统计局文化服务行业统计数据分析,直至当前,上网服务行业仍然是文化产业单位数最多的行业;上网服务行业是文化服务业企业从业人员主要集中的行业之一;增加值过10亿元的文化产业行业大部分属于文化服务业,上网服务行业也是其中之一。可见上网服务行业的社会贡献是显而易见的,解决了很多人的就业问题,上交了多种税费,为人民群众提供了健康、舒适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消费服务。
“作为行业主管部门,我们有责任和义务扶持网吧行业,推动行业转型升级,让上网服务行业再度焕发活力。”该负责人说,现在,部分转型升级后的网吧,已经一改过去灯光昏暗、空气浑浊、环境脏乱差的形象,转变为整洁、敞亮的上网场所。
桂林市新汇众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刘先生表示,在经营网吧的过程中,发现网民对电子竞技的需求很大,于是成立了几个游戏俱乐部。刘先生说,这也是网吧转型升级,增加盈利点的一种尝试。
5月28日凌晨1点半,记者准备离开信义路“吉米网咖”。此时,网吧里200台左右的电脑,上机率依然有七成左右。除了上网,一旁的休闲区里还有五六名顾客在喝咖啡、玩桌游。
在网吧的一角,一名背着旅行包的女孩正在打理自己的QQ空间。女孩来自大连,白天和夜晚都忙着游览桂林山水,趁着半夜,她来网吧把头天拍的照片传上网,分享给家乡的亲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