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日报讯(记者 赵娟)上世纪90年代后期,以“广西三剑客”——东西、鬼子、李冯为代表的文学桂军异军突起,以一批颇有分量的小说,在中国文坛掀起一股股强劲冲击波,成为中国文学版图上一道亮丽风景。
广西作家的小说创作引起影视界的关注,一些资金雄厚、颇有影响的影视机构和重量级导演纷纷伸出橄榄枝,或邀请编写影视剧本,或购买小说的影视改编权,广西作家及其作品一时成为影视人眼中的“香饽饽”。东西、鬼子、李冯、凡一平等人的小说被拍成影视剧在全国热播,他们担任编剧的电影在全国形成“现象级”话题。伴随着广西文学在中国文坛崛起,在“养育中国第五代导演”的这片神奇红土地上,广西作家以他们的努力和才华,将自身的文化资源转化为影视艺术,在全国形成一支重要的剧本生产力量。
壹
影视剧本类型丰富
以中篇小说《没有语言的生活》获得首届鲁迅文学奖的东西,影视作品颇为丰厚。《没有语言的生活》一剧两拍,先被改编成电影《天上的恋人》,在15届东京国际电影节上拿下最佳艺术贡献奖。后改编成同名电视剧,在央视8套黄金时间播出后反响强烈,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没有语言的生活》和其后拍摄的电视连续剧《响亮》《我们的父亲》,共同构成他的“后现代家庭伦理剧三部曲”,全部由广西的影视公司制作,完成“广西制造”走进全国荧屏的成功案例。东西的影视作品还包括《爱你一生》《放爱一条生路》《永远有多远》《猜猜猜》等,他甚至还创作过话剧《人人都爱中山路》。
获得第二届鲁迅文学奖的鬼子,与大师级导演张艺谋结缘于本世纪初期。擅长根据小说改编电影的张艺谋在看到鬼子的小说后,邀请他将莫言的小说《师傅越来越幽默》改编成电影剧本。这便有了当年最受关注的电影《幸福时光》,鬼子也因此一炮而红。之后,他的《上午打瞌睡的女孩》《一根水做的绳子》被陈凯歌等人购买影视改编权,中篇小说《谁开的门》被拍成电视连续剧。
“广西三剑客”的另外一位重要人物李冯,以一系列锋芒毕露的“先锋”小说步入文坛。1996年李冯就开始参与张艺谋电影《武则天》的编剧,并接连为张艺谋写了《英雄》《十面埋伏》两部原创武侠剧本,名声大噪,被称为张艺谋的“御用编剧”。之后,李冯还写了《霍元甲》电影剧本,由李连杰主演。
凡一平是最有影视缘的广西作家。2002年,凡一平的中篇小说《寻枪记》被陆川拍成电影《寻枪》,由姜文、宁静主演。影片创造了当年国产电影最高票房纪录,凡一平一夜之间声名鹊起。根据他的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理发师》,从开拍到停拍直至复拍,其间姜文和陈逸飞之间的恩怨冲突成为当时娱乐圈最引人注目的话题。经此两役,凡一平成为影视界炙手可热的人物。十几年来,凡一平的影视作品有近20部。近日,他的《非常审问》获得百花文学奖中篇小说奖。他根据《非常审问》改编并担任总监制的电影《看你往哪跑》,已经完成全部制作,正在等待公映。
生活于桂林的龚桂华,是与北京影视圈合作最多的广西作家。他于上世纪90年代至今创作的6部长篇小说,部部抢手,均被北京等地的影视公司购买改编权。其中,由他编剧的连续剧《寒秋》作为2008年开年大戏在北京卫视播出,收视火爆,之后在200多家地面频道播出。《红船》才写出提纲,就被北京几家影视公司抢购。目前,龚桂华已完成《红船》剧本创作,央视看过剧本以后加入运作。该剧前期已投入上千万元筹拍,导演是康洪雷,主要演员有钟汉良、刘诗诗、杜淳等当红明星。
桂林“80后”女作家辛夷坞以一系列“暖伤青春”女性情感小说拥有大量网络读者,被称为青春文学新领军人物。2013年,赵薇根据其同名小说拍摄的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创下超过7亿的票房成绩,热映效应直接引发后来国内一系列“致青春”电影的诞生。这部影片的成功只是一个开始,据悉,辛夷坞的所有作品都被影视公司购买影视改编权,目前起码有6部作品的电影改编正在进行中。
供职于自治区人民检察院的检察官朱晓华,近年创作的检察题材作品受到影视界欢迎。2011年,他担任编剧的电影《你是我的兄弟》在央视播出。今年6月,另一部他根据自己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无法证明》在全国公映,收获好评,被认为是一部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兼备的检察题材佳作。此外,青年作家朱山坡也频频“触电”,他的小说《灵魂课》被北京某影视公司拍成电影《花花世界·灵魂客》,正在进行后期制作,《懦夫传》《陪夜的女人》《惊叫》分别被北京、杭州的影视公司购买影视改编权。
广西作家的小说创作风格独特,题材多样,既有家庭伦理剧、都市爱情剧、谍战悬疑剧,也有武侠片、警匪片、反腐题材片,为影视剧提供了类型丰富的剧本和改编文本。地处边缘的广西,成为中国令人瞩目的影视剧本生产重镇。
贰
右手写小说左手写剧本
地处边缘的广西文学,为什么会得到影视界的垂青?评论界对此不乏多种论述。文学桂军整体崛起的声势吸引影视界关注是其一;再者,从作家的作品中我们也可以找到答案。
文学评论家张颐武认为,广西文学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质和先锋品格,不失地域色彩又具有超凡脱俗的气质,小说作品风格独特,有利于打造影视精品。
如东西的小说文体探索意识强,风格诡异,结构独特。像《没有语言的生活》,聋哑瞎三人组合一个家庭,彼此借用对方健康器官战胜困难,这样的结构是独特的,改编为影视作品显得别具一格;他的作品主题贴近现实,如“后现代家庭伦理剧三部曲”表现普通人的生活,观照人物情感命运,引发读者观众共鸣;人物性格鲜明,像《后悔录》中曾广贤的后悔性格,改编为电视剧就极具戏剧张力。凡一平的小说故事情节传统又独特,既接地气又具有现代感,主题直指人性和命运,人物性格多元且鲜活。龚桂华的小说故事情节曲折离奇,人物命运跌宕起伏……这些,都为影视剧提供了富有潜在张力的改编文本。
有一位作家说过这样一句话:小说就好比自己的孩子,当我把她给了别人(指卖掉版权),她以后是蓬头垢面,还是享受荣华富贵,那只好看她的造化了。言语中透着对自己作品无奈的关切。
对于自己的作品,广西作家的态度大多是“自己生的孩子自己养”。影视作品比较多的东西、凡一平、龚桂华等人,基本是自己改编自己的小说,无暇顾及的,也是请熟识的朋友操刀改编。像《美丽金边的衣裳》《我们的父亲》,就是由张仁胜担任编剧。
对此,东西说,他的作品都非常难改,比如《没有语言的生活》,聋哑瞎三个人物,如何设计台词?非常难。又比如《后悔录》,小说里有大量的心理活动,如何改成行为动作?他说:“影视公司喜欢找我改,原因是我能吃透作品的内核,明白人物的心理动机,同时还要做大量的由小说到剧本的转换工作。有的小说别人改过,但改不动了,最后又来找我。”
龚桂华的每一部小说改编电视剧都由他本人担任编剧,这固然有经济利益的考虑,因为“丰厚的编剧费能让我过上优裕的生活”。但同时,他也是为了对自己作品负责,“别人不可能像自己那样,对作品的题材、故事、人物性格走向那么熟”。
为了“让自己的亲生骨肉按自己的意愿养”,凡一平不但亲自改编自己的作品,在根据小说《非常审问》改编电影《看你往哪跑》的拍摄中,他还担任总监制,甚至还客串了一个小角色,过了一把演员瘾。
在小说和影视之间跳来跳去,右手写小说,左手写剧本。东西坦言,写剧本会破坏写小说的感觉,因为小说需要慢,需要静,需要心理活动,需要深刻思想。但剧本要快,要市场,要娱乐。写小说对写剧本有巨大帮助,因为小说的原创力能够帮助你写出独特的剧本。但剧本写作往往容易陷入格式化、同质化。在娱乐和收视率第一的环境下,写剧本几乎没有快感。
写了那么多剧本,凡一平也表示影视并没有给他带来真正的快乐。他现在已经不做电视剧的编剧,他的本质是小说家,他的乐趣来源于小说创作。他说:“没有影视,我的生活一穷二白。但没有文学,我什么也不是。”
叁
良性机制促进文学创作
影视作品的高质量,需要文学作为有力的支撑。广西文学的整体崛起,为影视繁荣提供了良好的文学资源。
广西文学的蓬勃发展,得益于我区宣传文艺主管部门实施的一系列有力的扶持政策和卓有成效的机制。从1997年开始实施的广西作家签约制度,对推动广西文学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1997年,东西、鬼子、李冯等8位作家成为广西首批签约作家。签约后,东西的小说《没有语言的生活》和鬼子的小说《被雨淋湿的河》先后获得鲁迅文学奖。以“广西三剑客”为代表的文学桂军,在中国文坛掀起一轮又一轮冲击波。如今,签约制已实施了9届,映川、李约热、锦璐、朱山坡、刘春、黄土路、红日等青年作家渐趋成熟,陈纸、王勇英、杨仕芳等一批第三梯队作家崭露头角。他们起点高,层次整齐,富于才情,显示出广西作家薪火相传、蓄势而发的勃勃生机。
运行了11年的广西文化艺术人才小高地文学建设载体项目,将广西11位创作势头强劲的作家纳入其中,为他们对外交流、采风、收集资料、体验生活、出版及研讨会等提供经费支持,使他们能心无旁骛地专心创作。
2013年设立在广西民族大学的“八桂学者文学创作岗”,是支持广西作家向长篇小说创作发起集体攻势的创新机制。签约该岗位的5位作家东西、凡一平、黄佩华、李约热、朱山坡,要在5年内创作10部长篇小说。目前,5位作家都推出了自己的长篇新作。
在2013年第三届广西作家节上启动的文学桂军人才培养“1+2”工程,则通过成名作家与青年作家结对帮扶,有针对性地帮助青年作家提高实力,尽快进入名刊名编的视野,作品得以在名刊亮相。
广西文艺创作铜鼓奖(文学类)、广西青年文学“独秀”奖、广西少数民族文学创作花山奖、《广西文学》文学奖等各种文学奖项的设置,为激发作家创作热情,促进精品的产生起到很大的激励作用。广西的文艺期刊,也为推动我区文艺繁荣,促进出作品、出人才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文学桂军群体中,大家喜欢说“集体取暖”这个词。连续举办了三届的广西作家节,就为大家搭起了这样一个平台。通过开展作品研讨会、座谈会、颁奖仪式、新书首发、采风等系列活动,让作家们碰撞思想,交流创作体会,激励创作热情,在文学的道路上携手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