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广西|新闻|美食|时尚|旅游|汽车|高清|专题|微导航|惠购|教育|招聘

|邮箱|注册

新浪广西> 桂林>>>正文

民生示范工程缘何“瘫痪”

来源:桂林晚报2015年5月11日 15:57【评论0条】字号:T|T

  桂林晚报讯(记者 陈延明 文/摄)以前农村有句老话,“污水靠蒸发,垃圾靠风刮”,这话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农村卫生环境差的状况。雁山区柘木镇白竹境东村在五年以前也是这状况,但幸运的是,2010年,政府出资为村里建了桂林五城区辖区内首个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站,做成示范工程,村里的生活污水不再乱排,而是通过管道集流到污水处理池统一处理。

白竹境东村西头的污水处理池荒废已久。白竹境东村西头的污水处理池荒废已久。

  在当时,当地百姓无不觉得这是政府为民办的一件大好事,交口称赞。

  然而经过了一段时间的使用,村里的排污系统逐渐损坏,污水、粪水从全村各处溢出,村民生活环境再度恶化。

  而接下来的几年,村民跟当地政府部门就该污水处理站到底该由谁来维护的问题产生了矛盾。

  曾经那么美好的一个民生示范工程现在竟然成了“鸡肋”,这让政府和村民都感到尴尬而且棘手。

村里的排污管网瘫痪,沙井满溢。村里的排污管网瘫痪,沙井满溢。

  污水处理站形同虚设

  白竹境东村是个水库移民村,位于白竹境水库南面。4月29日下午,记者前往村里了解情况。

  全村呈斜坡分布,北面低南面高,村里的两个污水处理池均设在北面低处的河床边。按原有设计,家家户户的生活污水沿污水管网往下排,最终汇入低处的污水处理池,经处理后排入水库。

  但从目前情况来看,完全是另一番景象。

  老人梁运初家离村西头污水处理池最近,距离约十米,她家门前有一段污水进池的主管道,但几年前这条管裸露在草地上的一截断了,污水、粪水外流,形成了一片臭水洼。梁运初说,平时屋里屋外都飘着一股粪便的臭味,到了夏天绿头苍蝇到处飞,日子难过。后来,她家就从臭水洼处挖了条小沟,让臭水排进水库。村西边的进池主管道断开后,这边的污水处理池就再没进过污水,至今一直闲置。

  村东边的情况则更加糟糕。

  村民梁龙凤的家位于村子中间,整个东片住户的污水先汇集到他家门前,然后再往下流进村东头的污水处理池。但从2013年起,他家门前的沙井就一直处于满溢状态,大量污水粪便涌出,在他家门前一片空地形成半个篮球场大的臭水塘,最严重的时候道路被臭水淹了一半,原来空地上的多棵桂花树也死了。

  “去年村里过‘兄弟节’的时候别提多尴尬了,整个村里都是粪臭味,各家的朋友来村里都不愿多待。我们村挨着水库,以前经常有徒步爱好者来徒步,但知道我们村的状况后,来玩的人也少了。”梁龙凤抱怨道。

  住在这样的臭水塘边,环境恶劣程度可想而知。梁龙凤曾动过念头,把这个沙井用水泥封上,不让粪便冒出来,但转念一想,要是他把这里给堵了,那上面住户家的厕所肯定要溢粪水出来。于是今年春节后,他想了个折中的办法,花钱找人拉来几车土,把大半个臭水塘给填了,然后往下挖了条沟,把淤泥污水给“挤”出去,算是暂时解了他家的燃眉之急。

  村长熊建生告诉记者,前十来天他家厕所粪水也溢出来了,他到门前把排污管挖出来砸烂,发现里面已经堵死了,他用长竹竿通了一个上午,然后用水泥管把砸烂的那截管子补上埋好,家里厕所的粪水才不外溢。

  其他村民遇到类似情况也用这样的方法疏通管道。

  熊建生带记者在村里走了一圈,分布在村里的沙井都是满溢状态,粪水淌出,顺势下流,还有些地方直接从地下冒出污水,形成一片片臭水洼。

  “目前村里的两个污水处理池都荒废了,排污管道堵的堵,烂的烂,基本处于瘫痪状况,村里生活排污又回到了五年前,生活污水直接乱排入水库里。”熊建生说。

  曾经的样板工程

  别看白竹境东村的这个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站现在变成形同虚设的状态,但记者从雁山区环保部门了解到,在建成的当年,它曾经是一项民生示范工程,在雁山区甚至桂林市都是典型先进的民生工程。

  雁山区环境保护委员会副主任于骏告诉记者,2010年,国家提倡进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雁山区的乡镇多,当时市里相关部门就到雁山区做了调研,发现农村生活污水乱排的情况比较严重,就希望在雁山区选一个村子做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站试点,搞个样板工程出来以便推广。

  雁山区政府当时就对辖区内的各村进行了筛选,最终确定了白竹境东村。

  这个村子紧挨水库,有着优越的地理环境优势,村里建筑、交通条件也比较好,同时,村里还种有草莓、枇杷等水果,只要稍加治理,等村里的卫生环境搞好了,肯定可以把村子建成一个不错的农业旅游观光项目。

  项目地点确定以后,市里拨了70多万元,再由区里配套6-8万元,桂林城区的第一个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站就此开建。

  于骏介绍,就当时来讲,在农村搞生活污水处理站并无经验,为稳妥起见,他们把整个项目分成两块施工,一块是主体工程,包括村东头和西头的两个污水处理池,请了全市最专业的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做设计;另一块是管网工程,包括排污管的布局以及接入每家每户的管道,请当时的市政工程设计院做设计。

  一个月后,工程顺利建成并通过验收,开始投入使用。

  梁付有是当年的村长,提起这个工程,他仍然心存感激。

  “没搞污水处理站前,家家户户的生活污水都是乱倒乱排,整个村子污水横流,很邋遢。后来政府出钱帮我们搞了这个污水处理站,排污管接到每家每户,村里面貌焕然一新。说老实话,这绝对是个惠民工程,改善了我们的居住环境,让我们生活得很清爽!”梁付有感叹。

  梁付有告诉记者,在当时,村里的老百姓个个都是眉开眼笑,都感谢政府为大家做了件大好事。

  而在政府层面,这一项目也纳入了当年雁山区的城乡风貌改造工程,自治区和市里经常有领导、专家组下来检查,反响非常好。于骏告诉记者,当年这个项目连自治区环保厅都很重视,组织专家组做过二次回访调查,当时对污水处理效果、管网连接入户和老百姓的使用效果等情况都表示非常满意。

  于骏说,当年这个惠民工程确实做得很成功,获得多方肯定,还为雁山区之后向国家申请再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站项目加了分。

  村民与政府的意见博弈

  但令人万万没想到的是,一个曾经让村民欢心、让政府安心的双赢民生工程,却在几年后逐渐成为村民与政府意见分歧的焦点。

  村长熊建生说,污水处理站两年前就出问题了,向镇里反映了多次,但事情一直没能获得解决,村里人对镇政府意见很大。

  “政府既然花了这么多钱做这个好事,那就应该把这个事做好。工程要保证质量,不能只管建好,坏了却没人管了。我们平常买个高压锅还三年包换、五年包修,搞这么大个工程,怎么能没有质保?我们的态度是,谁投资建的就应该由谁来维修。”村民梁龙凤的观点代表了大部分白竹境东村村民的意见。

  4月30日,记者到柘木镇进行采访,但当年参与过白竹境东村生活污水处理站建设的相关负责人回避不见,表示这事太棘手,不好发表意见,有什么事应去找更大的领导。

  几经辗转,记者找到了柘木镇副镇长唐璐。

  唐璐表示,白竹境东村的污水处理站确实出现了问题,村里也来镇里反映过情况,为此她也到村里现场做过很多次协调工作,还把这件事列入了镇里实践群众路线的一个整改事项进行整改。两个多月前,镇政府组织了雁山区环保部门有关人员连同镇干部下村了解情况。当时区环保部门给出的建议是,对损坏的污水处理站进行维修。但经过估算,要全部维修好的话,需要几十万元的资金,目前镇里正积极向市里和上级部门申请项目资金来做这个事情。

  于骏证实,他作为雁山区环保部门的代表,两个月前去白竹境东村查看了情况。

  “当时我们给村里提出过三个建议,其中两个是关于排污管网改造的,一个是对原有的管网进行维修,恢复原样。但无论是哪种方案,都得先对原有的管道、沙井进行疏通后才能进行,村民作为设施的使用者,有义务对管道进行疏通。他们自行疏通管道后,后续的改造或维修工作才能进行。”于骏说。

  于骏认为,政府免费为村里建了污水处理站,村民也该承担使用维护的责任。污水处理站建成时村里有约定,请村民爱护设施,不要把卫生巾等大件垃圾丢入下水道,并定期对沙井、管道进行清理和疏通,但后来却因为缺乏维护,导致现在管道被各种垃圾填满,这也就是这一污水处理站瘫痪的原因。

  从“瘫痪工程”中获得经验

  白竹境东村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站工程是雁山区改变农村污水环境状况的一次有益尝试,它为雁山区乃至整个桂林区域的农村都提供了一份整治农村污水的宝贵经验。

  2013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环境保护等部门关于实行“以奖促治”加快解决突出的农村环境问题实施方案的通知》发布,按照通知要求,全国从上至下开展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雁山区就凭借着之前白竹境东村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站工程的经验,从全市申报项目的三个城区中脱颖而出,成功拿下13个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站项目,其辖区内三合村、文家村等13个自然村获得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站资格,由国家出资建设。

  经过两年建设,到现在,雁山区这13个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站已完工并投入使用。于骏告诉记者,如今的这13个处理站,要比白竹境东村那个规范许多,因为在2010年,国家对建设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站没有具体要求,但这一次农村连片整治前,国家发布了《全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指南(试行)》,对怎样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站有了具体要求,一板一眼都可以对照着来做。

  4月30日下午,记者到雁山镇三合村、竹园村进行实地查看。这两处的污水处理站建设得规整美观,处理站前立牌子写明功能简介,机房墙上还印着“利国利民”四个大字。记者随机走访了几户村民,对于政府帮助建起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他们表示相当高兴。但提及污水处理站今后的维护问题时,村民们的反应和白竹境东村的村民一样,认为谁建设就应该谁维护,要包干到底,他们自己是不会主动去维护的。

  于骏告诉记者,这批项目已经吸取了白竹境东村项目的教训,首先考虑处理站后续维护的问题。“我们打算把后续维护工作交由专门的公司来做,处理站建好后,我们把设施委托给他们来管,把委托费交给他们,他们要保证设施完好,运行正常,每月每年都要上报污水处理量。至于这笔费用,考虑到目前的实际情况,暂时由政府承担,先保证这批农村污水处理设施都运转起来,之后再慢慢跟村民沟通,由各村自行承担这笔费用。”于骏说。

  至于白竹境东村这个生活污水处理“试水”项目,镇政府及区环保部门表示,问题终归是会努力解决的,但同时镇政府也希望村民们给予理解支持并配合,治愈这个曾经的示范工程的“瘫痪”。

  美好生活不能“等与靠”

  根据“中国环保在线”的消息,我国农村每年有近100亿吨生活废水直接排放,农业源污染排放量已占到全国总排放量的“半壁江山”。如此巨大的污染排放量,意味着解决我国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已经迫在眉睫。

  在这一大背景之下,作为桂林城区第一个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站,雁山白竹境东村污水处理站项目的建设当然值得肯定。

  从政府层面而言,出资近80万元,为村里修建了两个污水处理池,并且把排污管网接入每家每户,一改村庄原本污水横流、脏乱不堪的面貌,改善了村民们的人居环境,赢得了群众的一致称赞,做成了一项实实在在的民心工程。

  但谁也没想到,这样一个好项目,却在后来的几年时间里,因为维护和管理的问题,直接引发了村民与政府部门之间的意见博弈。先不说村民们的不满,也不说政府部门工作人员的委屈,现在,最直接的后果是项目设施荒废、管道堵塞、损坏,村子又回到以前污水横流、满村臭味的状态。

  我们欣慰地看到,即便如此,当地政府仍然承诺出资维修,但请求村民们予以一定配合,请村民自行疏通原有的管道和沙井。可我们同时也有些尴尬地看到,村民对此并不乐意,认为谁投资谁修建就该谁维修。

  很遗憾,村民们可能选择性忽略了一个最重要的事实:当村庄变成沙井满溢、粪水横流、家门口形成一片片臭水洼、空气中四处弥漫粪便臭味的时候,每天承受这种恶劣环境的不正是村民自己吗?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城镇化就是要让农村和农民享受和城市一样的公共服务。必须留得住青山绿水,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当下,我们全广西也正在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和“美丽广西·生态乡村”建设,其宗旨也是让农村百姓过上幸福安居的生活。

  这些年来,桂林各级政府对民生越来越重视,这从对民生投入的连年增加可以看出。2013年,全市公共财政用于民生领域支出201.32亿元,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70.43%。2014年,这两个数据分别达到了228.8亿元和73.6%。

  但是,一切民生工程的推进,不仅需要政府出大力气,更需要受惠的老百姓也积极配合。不管是谁建的工程项目,只要受益者是老百姓,那么身处其中的每一个人都应该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去保护它,如此,我们的家园才能越来越美丽,生活才能越来越舒适。

精彩推荐更多>>

相关报道

发表评论

新浪简介|新浪广西简介|广告服务|联系我们|客户服务|诚聘英才|网站律师|通行证注册|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